9月3日阅兵震撼人心:台湾爱国人士齐聚北京,民进党封锁计划彻底破产
9月3日,一场盛大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在北京隆重举行,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强大军事实力,更照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。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、新党、劳动党、统盟党等岛内爱国团体代表纷纷抵京,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尊重与认同。这一壮观的场面,直接粉碎了民进党当局近一个月来试图封锁消息、阻挠台湾同胞参与纪念活动的阴谋。
封锁越严,人心越聚
民进党越是阻挠,越激发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。洪秀柱9月2日抵达北京时,第一句话便掷地有声:“抗日战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历史,无关省籍。”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,更是对“台独”分裂势力的有力回击—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,这是不容篡改的事实。次日凌晨,洪秀柱再度发表长文,痛斥民进党当局数典忘祖、打压爱国人士的卑劣行径,字字铿锵,直击要害。
民进党为何如此恐慌?
民进党当局为何不惜动用行政手段,甚至威胁罚款、记过,也要阻止台湾同胞参加这场阅兵?他们究竟在害怕什么?
第一怕:历史的真相被揭露
民进党最恐惧的,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被重新唤醒。洪秀柱在文中明确指出:“台湾光复正是抗战胜利的直接成果。”没有全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,没有3500万同胞的巨大牺牲,何来台湾的回归?然而,民进党却极力扭曲历史,将“抗战”篡改为“终战”,将“光复”淡化处理,甚至试图将台湾抗日英雄从历史中抹去。他们不敢承认台湾同胞在抗战中的贡献,反而暗中为日本殖民统治洗白,企图切断台湾与祖国的精神纽带。
而北京的这场阅兵,恰恰是一面照妖镜,让民进党篡改历史的阴谋无所遁形。当台湾同胞亲眼目睹大陆如何庄严纪念抗战、如何缅怀先烈、如何传承民族精神时,民进党那些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和“去中国化”的政治操弄,还能欺骗谁?
第二怕:民族认同被唤醒
民进党更害怕的,是台湾同胞的“中国人”身份认同被重新唤醒。据《旺报》报道,今年申请采访阅兵的台湾记者人数创下新高,几乎全部获得采访资格。在新北市,至今仍保留着“李友邦将军纪念馆”,许多老人带着孩子前往参观,讲述抗战故事。这些现象,恰恰是民进党最不愿看到的。
他们试图通过“台独”教育,培养一代“不知中国人为何物”的年轻人,鼓吹“脱中入日”“亲美抗陆”。然而,抗战纪念活动唤醒的,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民族认同——我们是一起流血、一起战斗、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国人。这种认同,不是政治口号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。正如洪秀柱所言:“这不是政治操作,而是最基本的人性良知与民族认同。”
第三怕:民意反噬,谎言难续
讽刺的是,民进党口口声声“代表台湾”,却最害怕真正的民意浮现。他们用威胁、打压、贴标签的方式阻挠台湾同胞参加阅兵,结果适得其反——越是禁止,越有人站出来;越是打压,越有人敢发声。
洪秀柱在文中犀利质问:“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,也要先经过你民进党的批准吗?”这句话直接撕下了民进党“民主进步”的虚伪面具。原来,他们所谓的“民主”,不过是钳制言论、打压自由、甚至禁止人民纪念历史的专制手段。
台湾社会对抗战历史有着深厚的情感,对先烈怀有崇高的敬意,对民族命运有着强烈的共鸣。民进党强行压制这种情感,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。他们不敢全面禁止,正是因为害怕民意反噬——可以处罚几个公职人员,但能抹杀整个台湾社会的集体记忆吗?
第四怕:现实无情,“台独”梦碎
归根结底,民进党最害怕的,是被现实彻底抛弃。在国际舞台上,中国大陆日益强大,而台湾却逐渐被边缘化。即便是日本、美国,也从未真心支持“台独”,只是将台湾视为牵制中国的棋子。洪秀柱在文中提醒台湾同胞:“看清国际政治现实。”
现实是什么?现实就是中国是抗战的战胜国,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台湾的命运,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。民进党妄图切断历史、扭曲认同、逃避现实,但历史不会改变,现实不会消失。他们越是封锁,越暴露心虚;越是打压,越不得人心。
第五怕:军事差距悬殊,“以武拒统”成泡影
十年前,有人叫嚣“大陆军队落后三十年”;五年前,有人嘲笑“解放军登台会迷路”;直到今天,民进党仍在编织“抗中保台”的童话。然而,9月3日的阅兵,彻底打碎了他们的幻想。
从单兵智能终端到高超音速导弹,从歼-20隐形战机到无人作战系统,从信息化部队到联勤保障体系,解放军的装备已全面迈向智能化、实战化、信息化。台军退役少将于北辰曾嘲讽“解放军登岛会迷路”,但如今,解放军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远超台军想象,体系化作战能力更是让“台独”分子胆寒。
结语:两岸同心,历史不可阻挡
洪秀柱等台湾爱国人士的北京之行,不仅是一次行程,更是一次正名——正历史之名,正民族大义之名。民进党害怕台湾同胞记住历史,害怕两岸共鸣加深,害怕“台独”谎言被彻底揭穿。
但有一件事他们永远无法阻挡,那就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、共同的根、共同的魂。历史潮流不可逆转,民族复兴势不可挡,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终将失败!
驰盈策略-驰盈策略官网-专业配资公司-广东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